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新闻
科学仪器助力生命医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    日期:2024-04-23 15:40    点击:

为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提升重大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促进科学仪器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指导下,4月21日上午,科学仪器助力生命医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10位医工交叉领域的专家教授围绕生物医学、先进诊疗、医工交叉新赛道等五个专题展开报告,分享交流。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吕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镇西、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陈小明,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苏夏、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吴荣谦分别主持研讨会。

科学仪器与探索生命医学科学问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孙育杰教授以《生物医学大科学装置与研究范式思考》为题,从生命前沿科学动态切入,通过对大科学时代背景的介绍展现科学科研范式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揭示了大型生命科学计划竞争的实质是技术手段的竞争,同时展望多模态跨尺度影响基础模型和多组学驱动生命数字孪生的未来发展。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罗茜以《建制性科学仪器创新的一点思考》为题,从科学发展的背景深入,认为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展现了对科学仪器前沿发展领域——细胞谱系和细胞合成领域的前沿探索动态,进一步展望质谱技术在生命领域的应用扩展及有组织建制化学科仪器研制的发展前景。

先进成像技术与人体自然腔道

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付玲教授以《共聚焦内窥光学成像》为题,将光电技术与医学相结合,既提及了光学成像所面临的挑战与技术突破点,又具体介绍了光纤内窥显微成像、消化道内窥显微成像、神经信号动态测量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而后聚焦于所形成的转化成果共聚焦内窥镜医疗器械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马腾以《声光融合多模态内窥成像在血管及自然腔道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为题,认为医学超声是临床与科研中运用最广泛的科学仪器,超声仪器的更新迭代尤为重要,同时指出精准医学下超声系统面临多项挑战和发展方向,深入介绍了超高频双频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器、多模态声光融合内窥导管与超声内镜,基于全息声镊的类器官模型构建分析仪器的发展,希望高性能医学超声影像科学仪器的研制能更好地为临床医学装上智慧的眼睛。

生物电工与疾病治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徐桂芝教授以《多模信息融合电磁神经调控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为题,系统分析了神经科学中电磁神经调控技术的疾病治疗和多尺度电磁神经调控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具体介绍了电磁作用下神经元电活动建模分析、电磁神经调控的微观电生理实验研究、脑机融合多模式电磁神经调控系统研究以及电磁神经调控在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展望了多模态量化评估系统的发展前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研究员任冯刚以《脉冲电场消融技术原理与临床应用》为题,从高压脉冲电场生物效应原理及其四大核心特点切入,介绍了高压脉冲电场消融基础的国内外临床应用领域——肿瘤消融和心电生理治疗,突出展现了内窥镜下脉冲电场消融术的西交大创新应用探索实践。

物理治疗新赛道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殷峻以《十二指肠黏膜消融与2型糖尿病治疗》为题,从代谢手术后的临床症状入手,通过研究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手术对血糖及消化道代谢的影响,分析了十二指肠对血糖变化的巨大影响,在对十二指肠运行机制的探索研究中突出了电脉冲在代谢手术中的优秀表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洋以《呼吸系统慢病与介入治疗》为题,以呼吸系统慢病最常见疾病的介绍开始,分别对慢阻病和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发病机制的主要表现和介入治疗方式等方面展开分析,强调了支气管流变成形术的发展前景。

柔性电子与物理能量递送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韩梦迪以《基于柔性电子技术的微创诊疗》为题,一方面介绍了柔性电子技术与微创导管集成技术的结合,通过借助球囊使得柔性传感阵列与生物组织紧密接触,从而开展诊断和治疗功能;另一方面,重点介绍了将磁性材料引入体内所实现的检测功能改善的相关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第一附属医院双聘教授吕建以《可拉伸柔性电子印刷制造技术与生物医学应用》为题,对医学领域的印刷技术制造可拉伸电子器件与系统的应用进行介绍,突出了可拉伸电子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深入分析改善可拉伸电子器件稳定性等其他性能的方式,从而使得电子技术能够更好地融入生物医学领域。

总结讲话

与会专家和学者认真听取报告并就相关领域的具体研究内容展开热烈地交流和讨论。

吕毅副校长指出,本次会议是学科仪器在生命医学领域发展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展示,也是加强科研和临床沟通交流、信息互通、加速融合的重要平台。

他表示,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研究范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要始终牢记国家医学责任和使命,高度重视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坚持同学校一起共同开展联合攻关,服务国家战略工程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国家仪器行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变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邮编:710061   电话:029-82657341

邮箱:precisionsurgery@mail.x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