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举办活动 > 医工交叉年会 > 正文
医工交叉年会
医工交叉赋能铸造大国重器——“丝路医工精英论坛”暨“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来源:    日期:2022-03-06 19:32    点击:

3月5日,“丝路医工精英论坛”暨“西安交大第十二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教楼三层报告厅如期举行,大会同步开启线上直播,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紧紧围绕“医工交叉赋能,铸造大国重器”“这一主题展开。陕西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刘娜局长、陕西省科技厅社发处富雪玲处长、陕西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王嘉炜副处长,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别朝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一附院院长、大会主席吕毅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张镇西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西安天隆科技创始人彭年才教授,深圳市雷迈精准医学研究院杜毅院长,西安交大一附院马现仓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党委书记刘茹、生命学院健康与康复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珏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斌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大会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主持。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一附院院长吕毅在开幕式上致辞,吕院长首先介绍了会议的背景,2021年西安交大一附院入围了全国首批八家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大会主题主要围绕交大一附院承担揭榜挂帅任务,在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中不断凝练“卡脖子”和“临门一脚”的研究项目等关键问题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讨论。吕院长强调,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医工结合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从激光医学研究室的获批、国产体外循环设备的研发、肝移植牵开器的研制等早期医工结合技术创新探索,到医工结合、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外科梦工场”的成立,为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融合和发展做出了示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工结合生态。医院始终坚持和鼓励基础研究,重视应用研究,持续不断激发医务人员技术创新热情,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陕西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刘娜在大会致辞发言,交大一附院打造医疗领域的大国重器,聚焦高水平的医学研究转化,围绕健康重大需求,不断凝练“卡脖子”和“临门一脚”的研究项目,引领医工交叉科技创新,肩负起为人民生命健康提供科技保障的历史责任。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会自2010年第一次举办以来,今年已经到了第12届,充分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创新热情,促进医工、科技领域前沿重大基础研究成果向生命科学领域渗透融合,取得一系列原创性重要成果,成绩令人鼓舞。

陕西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富雪玲代表陕西省科技厅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交大一附院继续当好医工融合创新的排头兵提出了三点期望:一要加大学科深度融合,加快新医科建设步伐;二要以项目为引领,加快成果转化落地;三要开展深度研讨,创新发展道路。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别朝红教授在线上致辞,交大当前正在大力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医工交叉是重中之重。2021年一附院入围全国首批八家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这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西安交通大学将鼎力支持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工作。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有力地推动了西安交通大学、省内医工结合圈的发展与壮大,在整个业内形成重大的影响力,显现品牌效应。一附院要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工作“十四五”规划要求,扛起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

大会举办双聘、客座教授聘任仪式,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张镇西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彭年才教授、深圳市雷迈精准医学研究院杜毅院长被聘为双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吕毅院长为张镇西教授、彭年才教授、杜毅院长颁发聘书。

“回顾西安交大一附院医工交叉发展的历史,这中间是医务工作者为了人民健康不懈的追求,在任何困难的时候,先行者为我们开辟了道路。12年是一个轮回,12年也是一个新的起点,12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更加深厚的基础和成果,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附院这个平台,共同为医工交叉打造国之重器做出努力。”马辛格书记为大会开幕式做出总结。

根据会议议程安排,校、院、企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围绕“医工交叉研究大师讲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揭榜挂帅项目”“磁生物学应用研究”“光电物理技术肿瘤治疗研究”“功能诊治与分子成像技术”及“医疗器械和设备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线上线下的学术讲座交流。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数据与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   邮编:710061   电话:029-82657341

邮箱:precisionsurgery@mail.xjtu.edu.cn